English

继续解放思想 迎接新的世纪

1998-05-1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编辑部 我有话说

二十年前的五月十一日,在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和支持下,本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是二十年改革开放历程的思想先导,为我们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十年过去了。在岁月的流逝中,有些事很快被淡忘了,有些事却始终烙印在人们的记忆之中,而且越到后来人们越体会到它的意义重大——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就是这类事情中的一件。

实践标准和“两个凡是”的论争是历史的必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常识。但是,当我们把它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时,就会看到,在这个问题上所发生的争论,决不是一个哲学常识问题的争论,而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问题的争论。

在十年内乱结束之后,中国向何处去?这是当时全党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又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从十年内乱及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中摆脱出来;二是如何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迎头赶上世界前进的潮流。然而,历史却陷入了徘徊,遇到了障碍,而徘徊不前的根本原因则是主张和坚持“两个凡是”。了解那一段历史的人们都清楚,这“两个凡是”所维护的,恰恰是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是十年内乱的理论(即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是十年内乱以及包括那十年在内的长期“左”的错误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两个凡是”是当时束缚全党全国人民的最大精神枷锁,是阻碍历史前进的一个死结。因此,“两个凡是”一提出,便理所当然地遭到了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反对。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两个凡是”不行,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强调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陈云、叶剑英、李先念等同志也都坚决反对“两个凡是”。1977年冬,中央党校组织在校学习的高级干部研究党的历史,分清路线是非,当时主持党校工作的胡耀邦同志明确提出两条原则:一是完整准确地运用毛泽东思想,一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就这样,历史把前进中的诸多问题聚焦到了思想路线问题上,冲破“两个凡是”即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成为全党的呼唤、全国人民的呼唤,成为历史的必然。

在历史的这个关键时刻,广大理论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极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积极投入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去。而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这场讨论的发轫之作。本报这篇特约评论员文章,从初稿的写作到本报编辑部和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的多次修改,直至最后由胡耀邦同志审定,在中央党校《理论动态》内部发表和在本报公开发表,其中凝聚了理论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的心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真理标准讨论中,新闻界、理论界、科技界等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堪称典范。在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之际,我们衷心感谢始终不渝地给予本报以巨大支持的理论界、科技界的同志和新闻界的同行,并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的时候,我们更加缅怀敬爱的邓小平同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发表,如一石入水,激起千层波浪。在得到广泛赞誉的同时,也受到了主张“两个凡是”的领导人的压制。他们给这篇文章扣了各种大得吓人的政治帽子,一时间,刚刚兴起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面临夭折的危险。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以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气魄,旗帜鲜明地支持了这篇文章,支持了这场讨论。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突出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他说:“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不但如此,有的人还认为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谁就是犯了弥天大罪。”邓小平同志还郑重地发出了“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的号召。邓小平同志在为中央工作会议所作的结论、同时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大家认为进行这个争论很有必要,意义很大。从争论的情况来看,越看越重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他又说:“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深刻阐明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实质内容和重大意义。

历史的潮流在1978年这个关节点上交汇,历史在这个关键时刻作出了自己的选择,邓小平同志被推到了时代的前列,推上了最能发挥他的智慧和创造力的广阔舞台。由真理标准讨论开始的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闸门,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而这个新时代,是同邓小平同志的名字始终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二十年历史巨变与坚持实践标准

真理标准讨论以来的二十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二十年,是古老的中华民族焕发青春、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二十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奏凯歌胜利前进的二十年。当人们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的时候,很自然地会想到:这二十年的历史巨变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什么关系?我们的回答是: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完全可以这样说,不坚持实践标准,我们就不可能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就不可能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就不可能有我国亿万人民意气风发的新面貌。

二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在这二十年间,我们经历了多少翻天覆地的变革啊!我国的改革最初是从农村开始的,其具体表现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代替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最初形式是包产到户,这种经营管理和劳动组织形式曾在五十年代中期和六十年代前期多次出现,但都被压制了下去。为什么1978年开始出现的包产到户,不但站住了脚,而且不断发展、完善并得到了普遍推广呢?根源就在于,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干。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熟悉二十年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个目标是在改革过程中逐步明确的。由“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次次的变化,就是一次次的解放思想,一次次对传统体制的突破,都留下了探索者的足迹,留下了我们党坚持实践标准的足迹。同样,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无论是推进物质文明建设还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无论是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还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如此等等,也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准的结果。

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突破,是从建立沿海经济特区开始的。没有思想解放,不坚持实践标准,也不可能作出这样的决策。曾几何时,当经济特区刚刚建立的时候,有多少人表示怀疑,有的甚至发出了经济特区是“新的租界、殖民地”的责难。

对于这种怀疑和责难最有力的回答是实践,对人们教育最深、最有说服力的也是实践。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党中央进一步作出决策:把对外开放扩大到沿海十四个城市和海南岛,并于九十年代初作出了开发开放浦东,以此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决策,从而使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在上海,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开放不坚决不行,现在好多障碍阻挡着我们。说‘三资’企业不是民族经济,害怕它的发展,这不好嘛。发展经济,不开放是很难搞起来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要搞开放,西方国家在资金和技术上就是互相融合、交流的。”

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年来的实践是丰富的,生动的。它给予人们的经验和启迪也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启迪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始终不渝地尊重实践的权威。

坚持实践标准,尊重实践权威,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任何希图一蹴而就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二十年生动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人今天在这个问题上坚持了实践标准,并不等于明天在另一个问题上也能坚持实践标准。这并不是说人们主观上不愿意坚持,而是说实践的发展有一个过程,事物内部矛盾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人们对实践的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更何况人们往往要受到各种局限呢?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实践意识,时时关注实践的发展,倾听实践的呼声,把握实践的脉搏,总结实践的经验,并根据实践的要求修正、补充、发展自己的主张、意见和办法。

坚持实践标准,尊重实践权威,需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全局意识。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实践,不是个人的实践,不是一部分人的实践,而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江泽民同志说得好:“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全局角度看实践,以长远的观点看实践,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来看实践,而不能局限于一地一时,不能以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实践代替全局的实践。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地区与地区之间、这一部分人与那一部分人之间差别很大,如果没有全局意识,不能从我们的基本国情出发看待人民群众的实践,那就很可能对实践的结果作出错误的判断。

坚持实践标准,尊重实践权威,需要清醒坚定地反对“左”的和右的两种倾向。真理标准讨论以来二十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浓厚小生产传统的国度里,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要坚持实践标准,就必须反对“左”的和右的两种倾向。邓小平同志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指出:“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是邓小平同志总结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经验所作出的一个科学结论。动不动就把改革开放的一些举措说成是发展资本主义,不正是“左”的表现吗?“几十年的‘左’的思想纠正过来不容易”,“‘左’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势力”。“左”的和右的倾向都是以主观与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不能不反对这些错误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在坚持实践标准,尊重实践权威的问题上,邓小平同志为全党树立了光辉的典范。邓小平同志尊重实践,思想敏锐,善于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世界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总是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造新办法,寻找新路子。他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他目光远大,胸襟开阔,善于从全局着眼来观察和处理问题。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确立,是我们党二十年来在理论上的最大成果,同时也是邓小平同志坚持实践标准的成果,是邓小平同志尊重实践、总结实践经验的科学结晶。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沿着十五大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

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党的十五大已经为我们描绘了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跨世纪发展的光辉前景,制定了实现跨世纪战略目标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针和政策。继续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彻十五大,落实十五大,沿着十五大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到下个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我们对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的最好纪念。

贯彻十五大,落实十五大,迎接新世纪,就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学好邓小平理论,最根本的是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对待马克思主义往往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老祖宗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也要看到,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是实践。它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马克思在一百多年以前不可能为我们提供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成答案。然而,那些坚持教条主义的人们,总觉得马克思的话句句都是灵丹妙药,能够包治百病,因而热衷于从马克思的本本里寻章摘句,来证明今天的改革举措是不对的。什么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包括股份合作制)是搞“私有化”,什么建经济特区、吸引外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对国家安全的“威胁”,等等,不一而足。这种把马克思关于具体问题的某些结论奉为神明,以此来限制、非难、剪裁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的态度和认识,是根本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是同邓小平理论的本质相背离的。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首先要把握其精神实质,把握其精髓。我们要牢记邓小平同志的教诲:“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我们也要牢记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

贯彻十五大,落实十五大,迎接新世纪,有一个思想境界问题。为什么实践证明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东西却要坚决反对,而实践证明是不符合“三个有利于”的东西,却要拚命维护?这里固然有认识问题,但对于某些人来说也有利益因素在起作用。改革是权力和利益的调整和再分配。它必然会影响一些人的暂时的和局部的利益。要搞好改革,就要能够超越个人的、局部的利益。这反映出一个人思想境界的高下。邓小平同志历来重视思想境界问题,多次强调要讲理想、讲奉献、讲艰苦奋斗。江泽民同志也反复教育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一种好的精神状态。恩格斯在上世纪末说过,德国人的理论兴趣,现在只在工人阶级当中还继续存在着。在这里,没有对地位、利益的任何顾虑,没有乞求上司庇护的念头。反之,科学越是无所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阶级的利益和愿望。我们应该具备恩格斯和邓小平、江泽民所说的那样一种高尚的思想境界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贯彻十五大,落实十五大,迎接新世纪,就要敢于实践,善于实践。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和冒巨大风险的。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是探索性的社会实践。在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与风险;而且越是进入深层次,面对的情况就会越复杂,问题和困难也会越多。按照十五大的部署,目前,从纵向看,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需要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从横向来看,需要各种改革措施相互协调、彼此促进,发挥整体效应。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例如,股份制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之一,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就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一“股”就灵,一“股”就“化”,一哄而起,一拥而上。总之,在迎接新世纪的过程中,在深化改革的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像邓小平同志所要求的那样,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有那么一股子气,一股子劲;同时,要始终坚持作为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的发展和具体化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好路,走出一条新路,干出一番新的事业。

今年是1998年。一百年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国家富强之路,还在黑暗中苦苦地摸索。而今天,我们已经找到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之路。尽管我们在今后前进的道路上还可能遇到艰难险阻,但是,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方向已经指明。这条道路,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指引我们前进的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而实现我国跨世纪宏伟目标的最根本的组织保证,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毛泽东同志说过,中国应当对于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只要我们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发扬真理标准讨论时的那种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就一定能够实现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